== 2007-9-4 ==
財團法人臺中市正覺堂簡介
正覺堂於1952年,由台中市西屯區士紳廖天堂居士提供私宅大廳闢建圓通寶殿。開山住持廖天堂,法號〈如通〉,與其夫人陳秀任,法號〈如虔〉同心合作,奠定初創基礎,以引導正信、覺悟佛法為宗旨,遂以『正覺』為名。

翌年,廖丁炎居士禮請陳丙寅居士,法號〈真通〉師,任正覺堂開山導師,經常於正覺堂演講佛法,以期大眾對佛教能信解受持、轉迷啟悟、離苦得樂。

至1971年,信眾漸增,感於空間不足,遂決定增建三樓大雄寶殿,於1972年6月1日落成啟用,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成立觀音福慧會,更積極佈教、研修佛法及參與社會慈善工作。

1988年如通住持將重要職務交與新任住持廖瑞美居士,法號〈性美〉。1991年舉辦本堂開創四十年紀念法會,期間多位護法倡言如何永續本堂佛教使命,幾經研議,遂於1995年初成立管理委員會,以持續推動改造工作,推選廖祿立居士為第一屆主任委員,朝籌組財團法人來努力,以期更有組織與制度來推展佛教志業。

經過幾次開會,並徵得原地主同意於原址讓416平方米供正覺堂重建及以後得以申請財團法人之土地及建物,於1996年起積極推動重建工作,組織重建小組並興建一臨時道場供信眾修持。

同年七月取得省民政廳核准重建函,八月取得市政府建築執照,十月由開山住持如通居士親執羅盤為佛堂定位動土興建,於1998年1月15日全部竣工,歷時十五個月。計建有地下室供貯藏,一樓供餐廳,二樓作為大雄寶殿,三樓為會議室及圖書室,四樓供作念佛、禪修道場,五樓為寮房,合計約五百建坪。

經過管理委員會及信眾們共同的努力,1999年終於獲准成立財團法人,名稱也由原先「正覺堂」更改為現今的「財團法人台灣省台中市正覺堂」,籌組財團法人的目標終於完成,管委會功成身退,由法人之董事會承接後續之工作,廖祿立居士當選第一屆董事長。

正覺堂1952年成立之初,主要方向及工作目標為引導大眾禮佛,教唱佛教讚偈及佛教禮儀等,導正一般民間信仰觀念進而體認佛理真諦,以期大眾對於佛法能夠深入信解受持終至轉迷啟悟、離苦得樂。當時以農業為主的社會教育程度尚未普及,於是創辦「初機佛學班」,參與人士從小朋友至士農工商各階層都有,百餘學生每天晚上八點至十點皆能自動來上課,那種純樸認真的學風實令人欽佩。

1960年正覺堂住持如通居士見政府徵兵,每家子弟皆應入伍受訓,書信往返之事在所難免,因此特開「成人識字班」及「尺牘指南斑」,嘉惠失學子弟,大眾受益匪淺。

此後陸續購置大藏經及佛學相關書籍,成立佛學研習班,並熱心社會公益文化教育工作,多次獲得政府公開表揚授獎,2001年起更設置「大專佛學論文獎學金」鼓勵各大專院校學生從事佛學研究,並設置「國中優秀獎學金」,鼓勵西屯、南屯區家境清寒成績優秀之學生奮發向學。正覺堂不斷從佛法、社會課程及服務方面朝向基礎或系統課程及與學校合作的方向調整,這些轉型中的種種作為,在在顯示正覺堂是一個有反思能力而且能夠隨著內、外環境變動而轉型的團體。

1999年組織型態上轉型為財團法人後,佛教團體及慈善團體的質量與型態之多樣性比起五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社會型態也已今非昔比,尤其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某些附佛新興教派,眾說紛紜,正邪難分,令對佛法涉獵未深的社會大眾無所適從,於是董事會不斷思索尋求正覺堂在新時代中的重新定位問題及方向目標。

幾經討論後,於2003年第2屆第4次董監事會議中達成共識:「因原始佛教的教義及儀規大都保留佛陀當時的教導,已經為學界所公認,遂決議將正覺堂逐漸轉型為原始佛教道場。」效法開山住持如通居士創堂精神,開風氣之先,明確定位正覺堂為台灣地區原始佛教的實體堡壘,以《相應部》及《雜阿含經》為基礎,探討、實踐並介紹原始佛教,吸引有志學習及修習原始佛教的修行者。2004年並同意「社團法人台灣原始佛教協會」設址於正覺堂,共同為宣揚、實踐佛陀正法義而努力。

正覺堂純屬在家佛教徒所組織之團體,經常於此服務之同修沒有報酬,大家工作不分彼此,沒有名利地位之爭,共同奉獻心力、修持正法、服務社會人群,這種清高懿行一直保持至今,誠屬難得的典範團體。